营收向左 股市向右 环球即时
要说2022年汽车产业链上哪个环节最赚钱,十有八九是上游的原材料企业。从近期发布的年度财报来看,这些锂矿企业不仅营业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而且净利润也出现了最多超31倍的可怕增速,真可谓“暴利”。不过,在如此光鲜亮丽年报的背后,锂矿企业却失去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天齐锂业的股价从去年7月就开始一路下跌,赣锋锂业也未能幸免,从12月开始股价不断下滑,近期跌幅更是达到了30%左右,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资料图)
01 “锂矿双雄”财富缩水超200亿元
3月29日,赣锋锂业发布的财报显示,2022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8.23亿元,同比增长274.68%;归母净利润为205.04亿元,同比增长292.16%;基本每股收益10.18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第二天,天齐锂业发布了年度业绩报告,称2022年其营业收入约404.49亿元,同比大增42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41.25亿元,同比暴增1060.47%;基本每股收益为15.52元,同比暴增1000.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84.94亿元,同比增长280.01%。
营收、净利直接翻番不说,这种盈利能力已经达到了能让千亿营收量级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有点羡慕的程度。要知道,宁德时代2022年营收达到了3285.9亿元,但净利润也只有307.3亿元。比亚迪实现营收4241亿元,但实现归属净利润更低于这两家锂矿企业,为166.2亿元。换言之,赣锋锂业在去年轻松赚出了0.66个宁德时代、1.23个比亚迪。利润率的对比同样如此。2022年,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5.12%和49.5%,相较之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家头部企业的综合毛利率却分别只有20.25%和17.04%。
正如理想汽车首席执行官李想所言:“碳酸锂的成本可能就3万~5万元/吨,不应该那么贵,它是暴利。”可以说,锂矿企业的超高业绩和利润率都来源于锂价的暴涨,因此,在市场供需局面发生改变后,锂价便一路下行。
不可回避的一个现象是,锂矿企业的共同特点均是营收深度绑定锂价,而资本市场对企业发展的预判也将来自于对锂价周期的判断。或许早在去年,资本市场已经看到了“变天”的迹象,也因此,尽管锂矿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资本市场却已经开始下调对锂价下一个周期的预期,于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些锂矿上市公司便进入了“熊市”,比如天齐锂业的股价从去年7月开始便持续下跌。有媒体统计,从2022年12月起,碳酸锂板块的股价跌幅便一直大于沪深300指数跌幅,近期跌幅在30%左右。粗略估算,“锂矿双雄”——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的总市值相较高点蒸发超千亿元,而天齐锂业董事长蒋卫平和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的财富缩水总额也在200亿元以上。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近段时间以来锂盐价格的快速暴跌,必将会影响到锂盐企业的股价和资本市场的信心。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如果认为供需局面发生变化、锂盐无法长期维持高价,过去的业绩估值就难以支撑未来的股价,相关的企业也会面临被重新估值的命运。
02 锂价持续下跌 有企业苦不堪言
飞得有多高,摔下来的时候就有多狠。2022年,锂盐价格因终端动力、储能需求拉涨以及下游产能扩张而持续走高,并在11月9日冲到了历史高位56.75万元/吨。根据光大证券披露的数据,2022年4个季度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分别为40万元/吨、47.17万元/吨、47.99万元/吨和54.72万元/吨。从全年来看,2022年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累计涨幅约为84%,那时候业内人士都戏称“锂矿一响,黄金万两”。
然而,非正常的价格不会持续太久,终究有落下来的一天。据上海有色网的报价,4月12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已经跌至19.8万元/吨,与2022年11月56.75万元/吨的最高点相比,下滑超过65%,碳酸锂的价格从每吨50多万元跌到不足20万元,只花了不过4个多月的时间。锂电分析师陈磊认为,锂材价格下跌,宁德时代的“锂矿返利”计划固然起到了一定的推助作用,但真正影响碳酸锂价格快速下跌的,还是市场供求关系,只是没想到能跌得这么厉害。
从短期看,2020年到2022年,锂价上涨了3年,相应供给也正在逐步落地。招商期货预计,2023年全球锂矿端折算碳酸锂供应量为113.37万吨LCE(碳酸锂当量),需求量仅为107万吨LCE,将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
造成锂价下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库存太多。瑞浦兰钧营销副总裁张小聪日前推测称,2022年业内的动力电池库存已达到100GWh,有部分业内人士甚至分析认为接近200GWh。而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294.6GWh,单车平均装机量为50.4kWh。以100GWh的库存量测算,去年库存足以装载约200万辆新能源汽车。
此外,根据近日各上市公司财报披露,2022年宁德时代存货同比增长90.72%,天齐锂业增长145.93%,赣锋锂业增长207.95%,德方纳米增长228.53%,璞泰来增长122.32%,盛新锂能增长320.04%,行业去库存压力大增。上海有色钴锂事业部分析师冯棣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除了正极材料厂商的锂盐和终端车企的电芯库存压力有所缓解外,其他环节的库存情况都难言乐观。”据媒体报道,虽然锂盐厂的成交下滑30%~50%,且部分厂家已经因成本压力有所减产,但四川、青海等低成本产地开工基本正常,产量持续增加,已进入被动累库阶段,目前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电池厂新增库存的节奏有所放缓,但累积库存水平并没有下降多少,行业对电池合理库存的区间并没有统一的共识。业内人士预计,这些库存产品可能要到二季度末才能消化完成。
03 结构调整开始 行业洗牌加剧
锂价超出想象的下跌让一些企业开始“叫苦”,甚至不惜采用停产的手段来应对。“如果价格低于15万元/吨,仅仅是到了浮选厂、锂盐厂这一环,就覆盖不了加工成本,上游锂矿的生意就会陷入停滞。”据一位锂矿行业的从业人员透露,有一些锂盐厂已经部分停产,要等待碳酸锂价格稳定后才会复工。在原材料厂停工的当下,一部分电池企业的后续订单和定价计划也不得不延迟。该从业人员无奈地表示:“成本线被击穿后,部分小锂盐厂只能主动停产,大型锂盐厂主动减产。如果再继续跌下去,很多企业都要关门,行业势必迎来大洗牌。”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次短期的价格波动和结构性调整,对行业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更有利,一些中小规模或不规范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但大范围的行业洗牌不太可能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动力电池市场需求依然强劲,行业存在长期利好。一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态势并没有改变,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减少的现象;二来,在“双碳”背景下,随着储能锂离子电池成本的逐步下降,电力系统储能、基站储能和家庭储能等众多应用场景对储能电池需求的逐步增加,锂的需求也将得到保证。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80GWh,2025年将达到390GWh。“短期内,原材料价格下降或许会导致库存压力,相关企业需要合理调整库存策略。但从长期来看,降低成本有利于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健康发展,替代技术(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在成本竞争方面的优势可能减弱。然而,这也可能刺激替代技术寻求更高的性能、安全性和成本优势,从而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该人士如是说。
关于锂价,行业并没有认为当前已经见底。孚能科技首席执行官王瑀近日就在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提出:“碳酸锂实际成本为3万元/吨,预计未来价格有下探到10万元/吨的可能。”当锂价继续下探,是否会给行业带来新的影响和变化,值得进一步关注。
文:施芸芸 编辑:孙焕玉 版式:王琨
给小编加个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