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焦点要闻:四门四桥看变迁丨“土城头”变宜居新城,新老南京人见证尧化门巨变

2023-05-28 09:26:04 现代快报全媒体

尧化门是南京明城墙外郭城十八座城门之一,位于南京的东北部,距离市中心18公里左右。现在来看这段距离不是很远,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交通不便,尧化门人可以说是“望城兴叹”。随着南京的快速发展,尧化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老街重建了,住宅小区盖起来了,纵横交错、宽阔的道路修起来了,地铁也开进来了,尧化门从昔日的农村变身美丽宜居的新城。

从“摇晃路”到尧新大道

提起尧化门,很多老南京人习惯叫它“土城头”。尧化门有外瓮城一座,城门及瓮城由城砖砌就,两侧城墙用泥土夯筑。清末至民国初期,英国人修筑京沪铁路时拆了城门,因翻译问题,把“姚坊门”的原名叫错成“尧化门”。门址虽已无存,但尧化门、土城头的地名沿用至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79年尧石二村社区未建设前的山地老照片

今年72岁的蔡启楼是土生土长的尧化人。他还记得,小时候这片区域只有一条路,且是泥土小路,自家养的牛也在路上跑,下雨天都不能走。“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还被叫作‘摇晃路’。”当时的尧化门是地地道道的农村,村庄靠山的叫“东山村”“山后村”等,近水的叫“水田村”“海子口村”等。

75岁的杜怀阳也是尧化本地人,目睹了尧化门的变化。在他的童年记忆中,太保山、聚宝山、银贡山、仙鹤山、杨坊山包围着尧化门,连片的山丘上杂草丛生,每逢下雨天,泥泞的山路让人不愿出门。

要致富先修路,上个世纪末开始,当地大量征收土地,对尧化门周边环境进行拆迁改造。原来的乡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生活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蔡启楼早年在尧化农机厂工作,后来调任尧胜社区的主任,一干就是20多年,他经手过拆迁安置工作,看着农民从小平房住进6层小楼的安置房。

△2010年前后的尧化门老街

今年67岁的刘东升,1977年从沈阳调到尧化门工作,1999年开始在尧佳路上摆摊卖报纸。2001年,卖报摊转为报刊亭,一直经营到现在,他也由当初尧化门的异乡客变成今天的门里亲。初来尧化门,他形容这里是“农村中的农村”,遍地是山坡、土屋、菜田和果林,只有烷基苯厂的办公楼和宿舍算是比较像样的建筑。

随着“新尧新城”规划的提出,刘东升透过报刊亭的窗口,看着眼前的石子路一点点变宽、变平坦,一条条大道绵延拓展,路对面和远处的楼房拔地而起。贯穿南北、宽敞笔直的主干道尧新大道,纵横交错的尧佳路、尧新路、金尧路、仙尧路等,四通八达。还有供市民休闲的公园,聚宝山公园、太平山公园等,生活40多年的尧化门,越来越有了城市的模样。

20世纪90年代,蔡启楼去爬过太平山,那时山顶有个旧旧的亭子,其他就是荒芜一片。2012年开始拆迁改造,2015年5月太平山公园建成开放,占地283万平方米,北起栖霞大道,南至新城路,东起新尧路,西至太平山仓库。有步道、有广场,是个休闲的好地方。“我身体还可以的时候,常来爬山健身。”蔡启楼说。

从“蹭火车进城”到地铁出行

路不好,别提公交专线和车站,“行路难”成了尧化门当时路况的真实写照。蔡启楼还记得,当时通向尧化门的只有一班南龙过路车(从南京火车站至栖霞龙潭的公交车)。想乘车得提前去尧化门老街排队,车上人满为患,不时有为了挤公交、争座位而吵嘴的事发生。

上世纪80年代,尧化门老街修建公交车站,开辟了71路、燕尧和迈尧等公交专线。如果想去新街口购物,当时最快的路线是乘坐71路,在南京火车站转车,单程就要1个多小时。

△2010年前后的尧化门老街

千禧年后,路多了,车也多了。专门开辟了终点直达南京市兰园的140路和直通南京火车站的823夜间线,此外还有206、207、71、76、108、122、139等众多的公交专线。不过依旧很拥挤,2008年,现代快报记者曾采写140路公交的拥挤和车辆老旧问题。

蔡启楼说,每个尧化人都挤过76路。“当时76路沿线路面还没修好,路难走。开得快的公交就像个蹦蹦车,坑洼的路面总能把坐在最后一排的乘客颠飞起来。”

杜怀阳说:“之前有朋友来尧化门找我,但朋友下车后搞不清方向,让我去接,结果我俩走了好久也没碰上面。”原来杜怀阳的朋友被“尧化门”“尧化门东”“尧化门西”等站名难住,随意下车后就找不着方向了。“公交线路不同,站名类似,但是尧化门变化太大,长时间没来的朋友下车后‘就找不着北’了。”杜怀阳感叹,“现在地铁7号线也通了,出行更方便。”

1958年出生的周英年,198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石化二公司,当时叫石油部二公司,就在尧化门。“以前我们去市中心说‘进城’,而‘进城’的公交车是很挤的,所以我们就蹭旁边火车编组站接职工上下班的‘交通车’到南京火车站,比公交车快且舒适。”

△南京东站

位于栖霞区尧化街道高庙90号的南京东站,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编组站之一。所谓“编组”就是把来自天南海北的运货火车根据目的地重新排列组合,然后再分头发往全国各地,有“列车工厂”之称。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货运编组为主的火车站,由于有接送铁路工人上下班的绿皮小火车,成为周英年以及很多尧化人去南京主城的主要交通工具。

周英年回忆,“交通车”是定点车,一天只有几班,坐一趟就几毛钱,星期天想进城的人站满了月台。火车的座位是两边两排长长的座位,都能有座位。发车后,有售票员从车头往车尾走,喊着买票买票。有时查票不严,没票也能去趟城里。

这趟承载着尧化人童年记忆的火车目前已不办理客运,但每天仍有载着货物的车厢高频率往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从煤炭、原油、钢材等大宗企业生产原材料,到蔬菜粮油、快递包裹等生活物资,都在此汇集。伴随着一声声火车轰鸣声,被重新编组发往全国各地。

从尧化老街到新尧新城

杜怀阳现在喜欢在热闹繁忙的大道边散步,时常能遇着开私家车的熟人打招呼。他说,站在马路边,看着各种车辆来往穿梭于巨幅标牌和摄像探头下,好似穿过一座座延续的高大彩门。“没有门的尧化门在今天‘门’多了起来,而且样式各异,功能有别。”

早年,和全国各地一样,尧化门也流传过诸如“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和“三转一响”等向往美好生活的俗语。现在,这些美好的向往已经成为现实。“新尧新城”的规划提出后,一个又一个市民广场出现在居民住宅小区周边,市民公园建造在中心地段。同时,栖霞区医院搬迁至此,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也有了。现在的尧化门,市民办事不用跑远,社区服务站内就可解决;老人休闲不用烦,随时可去家附近的“家居养老服务中心”聊天、下棋、打牌;市民读书、看报可去栖霞区文化馆,打球、游泳可去栖霞区体育馆,购物、买菜可去四处皆有的超市和菜场,存款、取钱有多家银行……

杜怀阳说,那时玩要上老街,读书进家门,活动范围不大。曾是尧化门中心的老街,这些年一直在变,从用拳头大的石块铺筑,到沙石路,再到沥青路,路越修越宽、越平坦。街上有百货店、菜场、饭店、粮站、鞋匠店和铁匠铺等,还有寄信的邮政代办点、医务室和旅馆,吃穿住用一应俱全。随着尧化门的发展,老街重建,与周围的新街、新社区融为一体,也不再是尧化门的地理位置中心。

杜怀阳一直怀念农历二月初八老街上的庙会,方圆百十里的商贩和手艺人会提前两天赶来,比过年还要热闹。庙会上会卖些农副产品、小商品,但也有说书、唱戏、耍猴、玩杂技、捏面人的。虽然记忆中的庙会已经成为过去式,但休闲娱乐的场所不少。当前,集时尚购物中心、公寓等于一体的金地中心综合体项目已经建成,周末就能在家门口逛街、吃饭、看电影等。

从在哐当哐当的绿皮火车声中“进城”,到迎来“地铁时代”;从外郭的农村,到现在美丽宜居的新城;从熙熙攘攘的庙会,到现在多个商业综合体的拔地而起……尧化门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只有一条泥土小路的“土城头”了。

现代快报+ 记者 王新月 史童歌/文 吉星/摄 王曦/剪辑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和尧化门街道提供)